云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 /
理论宣讲分中心 教育卫生分中心 文化体育分中心 法律与科技科普分中心 融媒体分中心
云阳县文明实践所 /
青龙街道 双江街道 盘龙街道 人和街道 江口镇 南溪镇 凤鸣镇 高阳镇 平安镇 红狮镇 故陵镇 龙角镇 沙市镇 栖霞镇 黄石镇 巴阳镇 渠马镇 双土镇 路阳镇 鱼泉镇 宝坪镇 农坝镇 桑坪镇 云阳镇 云安镇 双龙镇 清水土家族乡 水口镇 蔈草镇 泥溪镇 养鹿镇 后叶镇 龙洞镇 堰坪镇 大阳镇 耀灵镇 洞鹿乡 上坝乡 新津乡 普安乡 石门乡 外郎乡
当前位置:首页 > 云阳新闻 > 正文

重庆云阳“柑橘第一村”炼成记

发布日期:2020-11-02 11:22 来源:重庆日报

10月13日,竹坪村村民李本寸在给自家的柑橘树修枝整形。

记者 栗园园 摄/视觉重庆

■迎难而上:村民不愿种植咋办?6名村干部和80余名党员带头冲

■苦学技术:党员干部们变身“土专家”,再手把手教将技术传给大家

■打开销路:坚持到广东等地跑市场,几年后终于引来了众多销售商

□本报记者 栗园园

10月13日午后,云阳县双龙镇竹坪村,降雨暂歇,天气放晴。村民李本寸当即拎着锄头到自家的柑橘地忙碌。时下虽已过了柑橘重点管护期,李本寸仍不时要去瞧瞧自己的“宝贝”。

“去年柑橘卖了两万多元,让我脱了贫。估计今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左右。”李本寸笑着说,当初村上发动种柑橘,自己还有些抵触,没想到当初这“猪不吃”的果子如今竟成了让大家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寻找出路

党员干部带头种柑橘

竹坪村的柑橘产业从2003年开始发展。此前,村上基础设施差,没有主导产业,全村8500亩耕地不少处于闲置状态。村干部有意改变这一状况,但没资金、缺劳动力,始终力不从心。

2003年初,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村干部们立马张罗起产业发展事宜来。种中药材,当地海拔不够高,村民们也缺乏管护技术;种核桃等干果,市场调研结果不乐观……村支两委干部通过市场调查,最后决定带村民一起种柑橘。

此决定一出,迎来的几乎是全村人的质疑:“全县都在种柑橘,我们也来种,到时候卖得出去不?”“卖不出去咋办,猪都不得吃,那不是只有烂在地里头?”

“当时压力很大,但再三考虑后,我们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决定让6名村干部和80余名党员带头种,与此同时,加强与村民沟通,尽量发动更多人加入进来!”竹坪村支部书记周迎春回忆。

就这样,在竹坪村党员干部带头、100余户村民参与下,2003年,全村种下柑橘1000余亩,柑橘产业正式起步。

为带领文化程度不高、没种植技术的村民将果树种好,党员干部们纷纷自学种植技术,积极参加相关技术培训。

4月至9月是柑橘重点管护期,要做好施肥、除草、保花工作;10月底至11月,重在保果;12月,开始修枝……通过见缝插针的学习,对于柑橘管护的方法和要领,党员干部们都烂熟于心,一个个成了“土专家”,随后又手把手将技术传授给了村民。

咬牙坚持

几年后终于打开市场

2008年,竹坪村柑橘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余亩,第一批种下的柑橘开始挂果。

“我们调查了解到江西、广东、上海等地市场对于柑橘需求较大,就拉着果子到外地去卖。”周迎春说,当时一斤柑橘收购价才0.6元,除去运输成本后,收益并不高。

这样的情况,让本就积极性不高的村民更加没有了热情。以村民李本寸为例,他于2005年种下5亩柑橘,看到收益不高后,便将果树交给他人代管,自己外出打工了。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竹坪村不在少数。

“种都种下去了,总不能不管,再说这收益还是比种传统农作物略高一点。”周迎春说,此后几年,村干部坚持带头到广东等外地跑市场。到2012年,开始有一些经销商慕名来到村里,市场初步打开。

2015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借助扶贫资金,竹坪村又拓宽了公路,修建了产业便道、机耕道、抗旱池等产业配套设施,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运输成本随之下降。

“从那以后慢慢有村民回来了,我们也开始引导大家严格实行统一修枝整形、统一施肥、统一去杂、统一防病治虫、统一防治柑橘大实蝇、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周迎春说,精细化的管理带来了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当地柑橘亩产量现最高能达到6000斤,较之前高出近一倍。

如今,竹坪村柑橘种植面积已达到7200余亩,年产柑橘近2000万斤,成为云阳县的“柑橘第一村”。由于产量大、品质好,竹坪村的柑橘受到各地经销商的青睐,每年5月订单就纷纷“飞”来,有些经销商甚至还主动提前交付押金。

周迎春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如今当地柑橘种植户超过1000户,产业覆盖率达到90%左右,贫困户参与该产业比例达100%。

事实证明,好产业能真正留住人。自竹坪村的柑橘产业做“活”后,返乡发展该产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李本寸就于2018年返回竹坪村,收回了柑橘地自行管护,并借此顺利脱贫。

统计显示,竹坪村全村1286户5531人中,常住人口已接近3000人,占比超过50%。在常住人口中,不乏三四十岁的村民。

稳步提质

最大化提升柑橘价值

眼看产业已走上正轨,每年可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竹坪村村支两委没有固步自封,这些年又一心琢磨着怎么提质增效,进一步做大柑橘的价值。

“我们通过增加有机肥,降低化肥、农药使用,改良品种等多种措施,持续推进生态种植。”周迎春说,如今竹坪村化肥使用量下降20%,柑橘品质更好,新发展的“龙回红”品种能提前1个月错峰上市,价格也卖得更高。

为进一步提高单产,村上还有针对性地加强柑橘技术培训,尤其是在修枝整形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环节上。

目前竹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柑橘,一到管护期,许多种植大户面临着“一工难求”的问题。

竹坪村去年顺势成立了村集体劳务公司。去年,该公司在帮助大户解决用工难题的同时,实现盈利7万多元,今年预计能超过10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把剩下的1000多亩地都发展起来,做到应种尽种,并依托柑橘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在竹坪村的观景平台上,看着山下漫山遍野的柑橘树,周迎春介绍,巫(溪)云(阳)开(州)高速建成后将在双龙镇设立服务区,依托更加便利的交通,竹坪可趁势发展春赏花、夏野炊、秋摘果的近郊周末游。

“到时候游客直接到地里去摘果子,村民到手的真金白银会更多!”周迎春笑着说。

(记者 栗园园)

(稿件原载于2020年11月2日《重庆日报》)